核心提示
  ■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達137億元,已超2011年全年票房,同時已有15部國產片躋身“億元俱樂部”。但人們不禁要問,票房能代表電影的一切嗎?
  ■票房這根“指揮棒”,催生了中國電影產業的驕人業績,卻也製造了不少濫竽充數的“快餐電影”和藝術乾癟的“矯情電影”,個別從業者甚至拿商業廣告、血腥暴力當賣點。
  ■原創力不足、想象力匱乏是國產電影的一個問題。某類題材或某部作品的成功,往往跟隨大量的跟風與克隆,電影創作變成了簡單粗糙的複製與改寫。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昨日在京透露,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達137億元,國產片市場份額降至50%以下。
  藝恩數據同時顯示,自5月21日票房過百億元之後,進口片競爭力明顯提升,國產片優勢下降,短短一個月,國產片份額從56%降至47%。
  此外,數據顯示,上半年票房過億元的影片達33部,國產片占15部。《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爸爸去哪兒》和《澳門風雲》分別位列票房前三名。
  一直以來,50%的國產片票房份額是中國電影市場的敏感點。2012年2月,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問題達成協議,確定在每年20部進口分賬影片配額基礎上,再增加14部。之後兩年間,國產影片市場地位受到極大挑戰。面臨巨大壓力,去年中國電影總票房仍然達到217.69億元,其中國產票房占比為58.65%,而且在60部電影票房過億元的影片中,國產片占到了33部。
  業內人士指出,一季度國產電影59%的高份額與美國沒有特別有影響力的大片進入國內電影市場有直接關係,要在全年維持國產片的高份額占比,國產電影還需在內容生產和藝術質量上狠下功夫,講好故事,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中國電影
  憂患一
  11年增長24倍
  高票房難掩數道難關
  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在內地上映11天,票房突破14億元,超過《阿凡達》成為內地影史票房冠軍。
  自1994年引進首部美國大片起,這個被業界稱為中國電影與狼共舞的時代正式來臨。與此同時,隨著進口影片比例不斷提高,國產片與進口片的票房此消彼長。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電影生產第三大國,面對“洋”電影的衝擊,中國仍只能稱為“電影大國”而不是“電影強國”。這其中,究竟還有幾道坎需要邁過?
  票房11年增長24倍
  自2003年中國電影業全面產業化改革以來,電影發展進入新階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全國電影總票房,從2002年8.6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217.69億元,11年增長24倍。
  加入院線的影院,從2002年的872家、1581塊銀幕,攀升至2014年4月的4545家、20285塊銀幕,增幅分別超過4.2倍和11.8倍。
  影院數、銀幕數的快速擴張,吸引各種社會資本的紛紛涌入。民營地產企業萬達集團,以電影作為最早投資的文化產業,已形成電影製作、發行、放映的完整產業鏈,產業份額在市場上遙遙領先。
  與此同時,一大批優秀國產電影在市場上爭奇鬥艷,《讓子彈飛》《泰囧》《失戀33天》《中國合伙人》《致青春》《北京愛上西雅圖》《白日焰火》等,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票房和口碑的豐收。
  品質、技術與營銷三道坎亟待邁過
  然而,面對著產業成熟和製作經驗豐富的好萊塢強勢襲擊,中國電影產業還有很多難關需要邁過。
  一部《失戀33天》成功後,大量小成本婚戀愛情片跟風上馬;紅了一部《泰囧》,就出現各種“囧”;《致青春》後,同類青春題材便反覆出現……同質化翻拍嚴重,暴露了中國電影原創能力不足和自主創新乏力的問題。
  “流行什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流行一種東西。”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的話引人深思。
  1998年,《泰坦尼克號》初來乍到,以其絢麗的視聽效果和動人的愛情故事席卷中國電影市場;14年後,僅用科技手段升級後的立體版再次駛入中國,竟仍能以9.5億元位列當年全國票房亞軍。更不用說呼嘯而來的《阿凡達》《變形金剛》幾乎把國產電影壓得喘不上氣。
  導演馮小剛曾直言中國電影技術與國際水平相差巨大,擔心“高票房”掩蓋下的技術之困。
  今年,《來自星星的你》在中國再次颳起一陣“韓流”,該劇從播出到結束不斷改變營銷方式,“炸雞和啤酒”等話題不斷推動著收視率增長。相對而言,中國電影對於其產品的營銷推廣卻比較缺乏話題性。
  資深電影人高軍說,面對與引進片爭奪市場的壓力,在營銷環節,光砸錢已經是不聰明瞭,現在是要突出特色、突出差異化。
  中國電影如何迎接更深的開放?
  自2012年2月中美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相關協議以來,中國電影從業者苦心經營,堅守市場。2017年,這一協議將到期,中國電影市場勢必迎來更深入的開放,如何面對將成為電影界大考。
  今年6月19日,7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從財稅、金融等政策層面給電影產業發展提供大力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導演尹力認為,要做大做強中國電影,就要使觀眾被故事吸引,被人物感動。“講好中國故事,我們首先要尊重藝術規律,尊重電影規律,尊重市場規律。”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說:“按市場規律去策劃、製作、營銷我們的電影,才能使電影獲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才能實現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本版稿件均據新華社
  中國電影
  憂患二
  30多家上市公司追逐影視業
  扎堆跨界 好戲還是鬧劇
  今年以來,地產開發商、軸承製造商、乳製品商、電商紛紛跨界涌入影視業,一時間好不熱鬧。但是專家提醒,火熱的市場表現實則“暗藏虛火”,投資併購“扎堆”背後不乏投機風險,勿將好戲變鬧劇。更名為“中科雲網”的湘鄂情一周收購中視精彩、笛女影視等兩家公司,國內煙花第一股熊貓煙花收購華海影業,以生豬養殖及屠宰加工為主業的高金食品以60億元估值收購印紀傳媒,刷新了影視業併購最高估值紀錄……上半年以來,超過30家上市公司宣佈涉足影視傳媒業,在資本市場上演了跨界融合大戲。最受關註的莫過於申科股份併購海潤影視。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跨界資本進入對影視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有望成為實現其產業升級的關鍵推動力。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與資本結合是影視業未來方向。影視行業將走向更加多元化道路。
  為何“圈外”資本如此熱衷影視行業?政策扶持被認為是其中的一大主要推動因素。3月以來,國務院和七部委先後出台文件支持電影業發展,內容涉及財稅優惠、金融支持、土地政策等八項經濟政策。
  來自小馬奔騰、博納影業等影視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影視業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品”。在面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跨界資本紛紛加入影視業掘金隊伍中來。事實上,前述被借殼的申科股份和高金食品均是因為原有主營業務已無法持續經營,迫切需要轉型的案例。
  證券分析人士認為,資本市場對文化產業的追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13年,傳媒板塊以103.29%的絕對優勢名列A股板塊漲幅第一名。縱觀去年資本市場,上市公司只要涉及影視概念,股價大多看漲,這也對收購企業帶來了直觀收益。
  面對大規模資本涌入,饒曙光指出,當一種類型的電影賣座時,資本往往扎推投向這種類型的影片,也造成了同一類型電影一段時期集中涌現的現象,相當一部分處於虧本狀態,票房與風險可想而知。
  導演兼演員趙薇表示,如果摸不透影視產品創作規律、產業運作等問題,單純依靠“燒錢”,“圈外資金”容易指引影視發展陷入“重商業、輕藝術”“重回報,輕投入”的歧路,不僅難以獲得預期回報,而且將影響產業健康發展。
  專家建議,跨界資本要在電影行業中站穩腳跟應註意兩點:一是需要專業的管理團隊來運作,國外的成功經驗通常是使用專業的基金團隊來運作;二是要避免短期的投資投機行為,進入影視業的資本不能像股市資本那樣來得快走得快,短期的投資投機將對整個電影產業帶來消極作用。
  中國電影
  出路
  願不唯票房論天下
  面對越來越凶猛的好萊塢進攻,在票房節節增長的同時,中國電影,將如何增強自己的號召力?
  要不以數量的增長為目的,以提高質量、推出更多精品力作為目標,逐步形成優秀影片能夠占據年度產量較高份額的創作格局。要對電影票房的“偷、漏、瞞、虛”報等問題施以重拳,對於違規操作、有悖公平競爭、干擾市場秩序的影院和院線,實行警告制度。要由政府主導組織實施電影高新技術應用工程,推動中國電影科技進步。要優化電影的營銷策略,不應排斥現代化的營銷模式。要加強電影評論和理論工作,並使之大眾化,引導電影工作者的創作水平和觀眾的欣賞水平,促進電影產業中拍電影與看電影的良性互動。  (原標題: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137億元 國產片市場份額降至50%以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14emvc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